时间:2023-03-21 16:59:50 | 浏览:520
来源:央视财经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的态势,60%的中药材品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甚至有些药材涨幅超过100%。黄芩、板蓝根、半夏、牛蒡子、连翘等这些抗病毒的药材,更是变得很紧俏。
黄岑价格翻倍、柴胡涨价四五倍 中草药种植大有“钱途”
九月中旬正值中药材——黄芩的产籽季。在有“岐黄故里”之称的甘肃庆阳,黄芩就是当地人眼里的香饽饽。
黄芩的根部是抗击新冠疫情“三药三方”里的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最近两年,黄芩的身价节节攀升,2019年黄芩的干货收购价格在每公斤12元左右,2020年身价就翻了一倍达到每公斤25元,预计今年仍能保持这个价格。
甘肃华池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这里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这里却蜕变成了药材遍地的“风水宝地”,漫山遍野的黄芩、黄芪、金银花、柴胡成为了乡亲们的致富“新药方”。
2018年张老汉种下的20多亩黄芪,扣除成本纯利润达到了五万元,另外仿野生中药材还省了不少工,天种人养,机械播种、收割。闲暇时间张智武还能到附近的农业合作社打工,两份收入加在一起,当年就挣回了七八万元。
如今,在华池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加入了“种药大军”。
靠着这几年脚踏实地的付出,小白的种药事业稳步提升,今年他种的260亩板蓝根就要成熟了,按照每公斤13.5元的价格计算,能收入40多万。
其他品种当中当属柴胡的价格涨势最猛,19年还在20多元一公斤的柴胡干货价格,今年接近突破百元大关。小白还算了一笔大账,未来五年,他的收入突破300万元不是个难题。
在华池众多的药农当中,不得不提一个人——姚文智。这个一头白发的“年轻人”是个“货真价实”的80后。许多人正是在他的带动下种起了药材,发家致富。
十多年前,外出打工的姚文智听工友说种牛蒡子收益不错,胆大心细的他开始在自家的地里试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几十亩扩种到上千亩,姚文智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自己搞不定的事,他就请省里的农业专家来指导,2014年,他试种的仿野生黄芪、黄芩、柴胡、甘草等陆续成功,成为了当地首屈一指的种药大户。
眼瞅着即将进入收获季,最近,姚文智经常会用无人机“检阅”他的药田。一道道山梁上板蓝根、黄芪和黄芩几种中药材以梯田的形状盖住了曾经被撂荒的黄土地,形成了现在的万亩作物带。
2020年,姚文智投下全部家当建起了中药材产业园,9栋崭新的厂房占地135亩,斥资1.5亿元。
未来这里除了具备深加工、仓储等功能,还将有一个能够容纳500个摊位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为种植户提供更多的销路。
除了“能人”的示范带动,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把种植中药材产业,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抓手,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鼓励农户们发展中药材。
农民发明收割机器 大规模种植不在话下
距离甘肃华池1000公里的河北安国,素有“千年药都”之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
李占鑫,安国当地的种药大户。这段时间,他每天早起,4点就会到地里查看半夏的长势,临近丰收,出不得半点问题。
老李种的半夏,是一种块茎类植物,洗净、晒干后即可入药,是藿香正气里一味主要材料。在一些抗击新冠疫情的药方中,也时常能看到半夏,这两年半夏的价格有所上涨,每公斤干货的价格在二三十元。
背靠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安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左右,总产量占河北省全省的70%以上。而半夏则属于安国种植的新品种,却后来者居上,如今已经发展到5万亩左右的种植面积。
在老李的带动下,跟着他种半夏的农户扣除成本,每亩地纯利润在六七千元,这和当地成熟的产业技术有很大关系。
在安国,不仅有像老李一样的种药高手,还有像马恩丑这样的民间发明家。马恩丑发明的紫苏收割机虽然看起来简陋,效率却不低,过去,一个人累上一天才能收割一亩地,而这台机器一天能够收三四十亩。
机器所到之处,10多公分长的紫苏叶被整齐切割好,经过传送带运到后舱内。
老马的发明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种植经验。紫苏这类药食同源的作物用量大、产量高,一年当中要收个七到八茬,成熟季每25天就要割一次。有了机器的加持,老马的紫苏利润在八九千元,远超同行。
获得农机专家的认可和肯定,老马对自己的新发明更有信心,接下来他要和专业的设计团队合作,完善细节,造出真正的产品进而推向市场,让更多的农户能够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用以形容安国遍地是药材的繁荣景象。9月16日,位于安国国际会展中心的新交易大厅喜迎开市。
由于近几年药材价格普涨、市场行情好,一些年轻人也做起了药材生意。25岁的小苏是安国本地人,从小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开始接触中药材,大学毕业后就子承父业,回家干起了药材生意。
草根类药材价格近年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像燕窝、虫草、人参一类的稀有名贵中药材价格也迎来了“牛市”。王娜经营贵细类药材的这几年,生意一直不错。
半小时观察:因地制宜 稳打稳扎
据统计,2019年初,全国约有44%的贫困县开展了中药材种植,规模达2130万亩,年产值近700亿元,共带动222万人脱贫致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是欠发达地区脱贫的良方,更是接下来实现乡村振兴的良策。眼下中草药出现了产销两旺的景象,但也要警惕这一片红火背后的风险,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的过程中,都不能盲目扩张,要因地制宜、稳打稳扎,才能让中草药成为致富的“灵丹妙药”。
来源:央视财经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的态势,60%的中药材品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甚至有些药材涨幅超过100%。黄芩、板蓝根、半夏、牛蒡子、连翘等这些抗病毒的药材,更是变得很紧俏。 黄岑价格翻倍、柴胡涨价四五倍 中草药种植大有“钱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的态势,60% 的中药材品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甚至有些药材涨幅超过 100%。黄芩、板蓝根、半夏、牛蒡子、连翘等这些抗病毒的药材,更是变得很紧俏。黄岑价格翻倍、柴胡涨价四五倍 中草药种植大有"钱途"九月中旬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现在种植药材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那2023种植中药材哪些药材前景好?七种不愁销路的药材推荐!2023年种植药材的选择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种植条件、药材的功效等多种因素,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适合20
1、川药:主产地四川、西藏。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2、广药:又称“南药”,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
今年1月初,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首次联采工作对外宣布启动,本轮集采的品种包含180种中成药和190种中药饮片。截至1月6日12时,已有19省、86个城市、9547家医院参与报量,累计报量金额106.37 亿元。截止目前,参与本轮全国省
野生中药材货源紧张,在农村种上这16种中药材,不失为"蓝海"创业!野生中药材货源紧张价格持续上涨,野生变家种可长期发展品种,如关防风、羌活、川贝、苍术、白芨、白鲜皮、重楼、猫爪草等。所以在农村种上一些前景还不错的中药材,也是另外一种创业了,
1、川药:主产地四川、西藏。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冬虫夏草2、广药:又称“南药”,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将为中药农业提供‘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样板,是践行‘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中药生态农业宣言的重要举措,将加速生态农业服务乡村振兴和示范
7月13日,做骑手的第一天,19岁的易荣跑了22单。这个成绩,在一众新骑手中不算差。从四川宜宾的学校来到成都龙泉驿区,易荣对这座城市还处于懵圈之中,“第一天不是很熟,有一点怕,找不到商家……今天一天,我可能找别人问了十多次。”他在日记中写道
高考成绩已经出炉,相信同学们也开始着手准备大学装备,比如必不可少的笔记本电脑,一台全能高效的笔记本,不仅将成为你大学最得力的助手,也将为你精彩的大学生活留下最浓郁的一笔美好记忆。当然,如何选择一款趁手的笔记本,也是一门学问,如果你面对市面上
中新网贵阳4月20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20日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贵州省2022年一季度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一季度,贵州种植业生产保持稳定,中药材产量增长60.0%。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良好的自然生
正文:最近这些年种植药材又成了非常火爆的项目了,很多人都因为种植药材而赚到大钱了,现在比较赚钱的药材并不是那些非常名贵的药材品种,而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普通,但是用途非常广泛,有药食同源功效的品种。比如,去年有位湖南人种植了80多亩地的紫苏,当
自去年12月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中医药消费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导致部分抗疫类药材品种需求持续增加,中药原料行情在短期内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逐步走高,部分品种出现了暴涨。一时间,在多项行业政策的助推下,药材市场人气达到历年来的顶峰。随着全国经济的全面
种植中药材哪些药材前景好呢?乡野小调儿经过市场调查,发现3种中药材在人们的生活中中用途广泛,种植前景不错。决明子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的种子,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药材。不但可以入药,还可以泡茶喝,也可以装在枕头里,枕着非常舒服。决明子的种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