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5:15:18 | 浏览:426
中药农业是中药产业的第一产业和基础,具体是指利用药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中药材产品的生产活动。中药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的结果,我国自古就有常用中药材由一地或多地生产供应全国使用形成中药材主产区的情况,我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978—200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了3倍,近年来种植(养殖)面积、产量都较为稳定;2014年以来种植面积稳定在3990万亩以上的较高水平,并且处于平稳上升阶段;2019年达到5250万亩,总产量达450.5万吨(表1)。
自2010年以来,受中国中药材消费量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上升,2011—2018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长了2566万亩,增长率90.35%;中药材行业产量增加141.1万吨,增长率46.19%。但单产水平呈现先下降又有所回升的趋势,中药材生产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目前,各地推动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张,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含野生抚育)约8938.95万亩,中药资源品种达12807种,常用的600多种中药材中,有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栽培、养殖,中药材品种的产量占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
图表一 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
全国已有21个省市区约60余种中药材开展了生态种植的探索和实践。如东北地区人参生态种植(林下参)模式,华北地区连翘“二保护、三不管、二混栽”野生抚育与生态种植技术模式,浙江省重楼、三叶青、金线莲、前胡、黄精等林下生态种植与仿野生栽培模式,宁夏蒙古黄芪农田栽培中形成的“春发草库、伏耕培肥、秋季播种、双膜覆盖、水肥一体、农机农艺结合”的农田生态种植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等,均采用模仿野生生境的生态种植方式,从源头上有效提升了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2011—2018年,中国中药材的消费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年中国中药材市场需求量为289.5万吨,2018